杜牧唐杜牧其二《赠别》

2025-03-07 22:04:34问答浏览:9720次

最新回答: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决问题:

我要提问

登录后回复

7 个回答

  • 御季蝶
    你这题目有意思吗,一看就是学生娃在搞作文作业呗。
    再将拿去给语文老师观光,估计一看就是差一大把的距离。
    杜牧这人是懂啥要事,那《赠别》不就是写了青春时光嘛。答啥都要正常点。
    赞29回复举报
  • 闵叔南
    杜牧的《赠别·其二》是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与一位歌妓在筵席上的难分难舍之情。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离别时的复杂情感和微妙心理。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具体分析:
    1. 诗歌原文: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笑向莲花白于面,然愁莲叶碧于天。 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2. 诗歌解析:
    春风十里扬州路:描绘了扬州美丽的春日风光,暗示了与歌女相聚的美好时光。
    笑向莲花白于面:形容歌女的美丽,将她的笑容比作莲花,洁白无瑕。
    多情却似总无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既有深厚的情感,却又感到无力表达。
    惟觉樽前笑不成:尽管想要强颜欢笑,但最终无法掩饰内心的悲伤和不舍。
    3.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离别的不舍。诗人通过对歌女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这段短暂而美好的相遇的深深眷恋。
    4. 艺术特色: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歌女的笑比作莲花,将她的忧愁比作碧绿的莲叶,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5.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在大和九年(公元835年)离开扬州时所作,当时他由淮南节度使掌书记升任监察御史,赴长安
    赞45回复举报
  • 独季轩
    杜牧的《赠别》生动地描绘了送别恋人的复杂情感与春日美景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难以释怀的依依不舍。
    赞81回复举报
  • 蓬伯气
    杜牧唐诗《赠别》是其代表作之一,传达离别之感与深情厚谊。
    赞47回复举报
  • 尔仲正
    杜牧的《赠别》是其写离别情感的代表作。
    赞25回复举报
  • 通伯翱
    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二》描绘了离别时的感伤与不舍。诗中“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多情,却因离别而显得似乎无情,无法在酒杯前露出笑容。而“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则运用了拟人手法,将蜡烛拟人化,似乎它也有心,在为离别的人流泪。整首诗没有直接使用“愁”或“悲”等字眼,却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传达了离别时的哀愁。
    赞7回复举报
  • 霍伯鸥
    杜牧在唐代以词和诗这两种文学形式均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且成为影响了后世文学的大诗人。《赠别》其一和《赠别》其二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以词的形式呈现向姑娘离别,且表达了诗人对姑娘的深情厚意。这些诗句如下:《赠别》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赠别》其二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这两首诗是在描述与一位姑娘告别的场景,是杜牧关心姑娘的真实内心情感和落落别别的场景,从搬到开始写的杜牧文字当中可以看出。《赠别》其一是从姑娘的相貌特征、身体姿态等方面来进行描述,这其中最为得体的词语没有可以显示的,于是杜牧用豆蔻来形容这是拟人和比喻的手法的体现。这是一首很好的作品,我们从这些方面来看这些工作再做。
    赞31回复举报
我也是有底线的人~
点击加载更多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