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赠送好友的勉励诗
2025-03-01 06:43:14问答浏览:9398次
最新回答: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决问题:
我要提问
登录后回复
共 8 个回答
-
苏轼的勉励诗《赠刘景文》是一首充满智慧和哲理的作品,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传达对朋友的鼓励和支持。下面将简单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 诗人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全才。
3. 诗歌鉴赏:
首句赏析:“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这句诗描绘了荷花凋零,荷叶枯萎的景象,同时菊花虽然凋谢,但依然保持着傲骨的姿态。这两句诗不仅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也寓意着人生的起伏变化,正如荷花和菊花的不同命运,人生亦是如此。
后句赏析:“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里的“一年好景”指的是秋末冬初的美景,而“橙黄橘绿”则是指这个季节中最为鲜艳的色彩。苏轼通过这句话鼓励朋友要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不要因为一时的困难而失去信心。
综上所述,苏轼的《赠刘景文》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歌,更是一种深刻的人生哲学。它教会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同时也赞15回复举报 -
苏轼勉励好友的诗篇中,最著名的可能是《和子由渑池怀旧》。以下是其中的一段: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友情的怀念以及对人生的感慨,鼓励朋友不要忘记过去的经历,也要面对未来的艰难。赞20回复举报 -
苏大诗人果然不一样,几行字就透出一股子洒脱和鼓励,真是时候看看书了。要是我也能写出这样的诗,怕是也能在朋友圈里收获一堆点赞和羡慕吧。不过诗词这东西,还是多琢磨琢磨比较好,套话勉励人容易,写出能流传千古的诗难啊。赞43回复举报
-
苏轼在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及佛道思想家的多重身份下,诗词作品极为丰富。在赠送给好友的勉励诗中,《和董传留别》和《赠刘景文》是比较著名且充满鼓励精神的作品。
1. 《和董传留别》: 这首诗是赠给好友董传,在董传前往各地任职途中所作。诗中蕴含着对董传坚韧不拔、乐观前行的鼓励,诗云: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苏轼通过这首诗鼓励朋友尽管生活贫困,但内心充盈着诗书的学问,自然会洋溢出高雅的气质,不必过分担忧外在的物质与榜样追随,保持自我追求才是最重要的。
2. 《赠刘景文》: 这首诗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题目就非常鼓励,意在勉励朋友在艰难时刻保持坚毅。诗中以自然界的变化为比喻,抒发了对友人在困境中应当坚持到底,就像秋天之后还会有春天的思想。诗云: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这首诗用“荷尽”、“菊残”描绘了秋天的萧瑟景象,然而,诗人通过“傲霜枝”、“橙黄橘绿时”表达了对眼下虽然困难重重,但在生命和事业中都会有美好时期的观点,鼓励刘景文在艰难时刻要坚持不懈,相信未来的美好。
通过这些诗,苏轼不仅展示了他深邃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更重要的是传递出对于人生奋斗、困境坚持和乐观发展的鼓励与支持。赞64回复举报 -
苏轼,中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作品受到后人的广泛喜爱和赞誉。苏轼在送别好友时,常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给予勉励。这里简单介绍两首由苏轼送别好友,包含勉励之意的诗:
1. 《和子由渑池怀旧》
元丰二年过渑池,怀念弟弟苏辙一首。
春风解恼诗人鼻,非色非香是个香。 试问春风多少力,低摧柳絮免飞扬。
对于面临困境或者需要克服某种挑战的人而言,苏轼借春风既非外在视觉色彩也非嗅觉香气却足以使柳絮的纷飞受到影响这个形象,表达了一种内在的激励作用。或许是指,即使身处逆境,拥有内在的精神和信念,也能超越外在的束缚或诱惑,引导自己前进。
2. 《送子由使契丹》
这是苏轼于1098年写给即将出使辽国的弟弟苏辙的诗。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还讲 sweepsomething?坛畔桦烛年度熄。 一听倚杖无言坐,至竟此声真有味。
前两句以“飞鸿踏雪”比喻人生旅途中的偶然和无常,强调了人与事的偶然性和生命的短暂,暗示了面对未知和不确定的挑战时,我们应保持一种随缘自适的心态。后两句通过老僧的讲坛场景,增加了诗的抒情性和哲理性。全诗表达了对弟弟无论身在何处都要保持内心的宁静和积极的生活态度的寄语。
这两位诗人,不仅是兄弟,也是相互激励和影响的文化巨人。通过他们的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深情厚谊与哲思的交相辉映。赞75回复举报 -
哎哎,这苏轼大哥,整天的游山玩水,写诗搞文艺,搞得那啥赠友诗就能激励人心,简直就是给文人骚客立了个标杆。比如说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听上去跟念经似的,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是个暗戳戳讽刺大环境的句子,但他老人家大笔一挥,就直接成了千古绝句,让后人学着教书匠一样教育下一代。不过,我就是不懂,那些大诗人写点不着边际的东西,百姓们能收几个入库?翻着这些老古董,有人感动有人犯困,不过看着他们热火朝天感慨,那场面倒是挺热闹的。赞34回复举报
-
苏轼赠送好友的勉励诗是《赠刘景文》。这首诗以秋末冬初的景色为背景,通过对荷花和菊花的凋谢,以及橙黄橘绿时节的描绘,表达了苏轼对好友刘景文的勉励之情。诗中,苏轼以荷菊的凋零与橙橘的傲霜相对比,寓意着人生中的困难只是暂时的,鼓励朋友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珍惜时光,不断进取。全诗意境高远,寄托了苏轼的广阔胸襟和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赞84回复举报
-
苏轼他的好友王定国(名巩,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词人)因受党争牵连并被流放,因而被免职、降职,这个人生充满了挫折。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虽因“乌台诗案”(案子的名字是根据苏轼的诗《狱中寄子由二首》得来)被贬至黄州已过了三个年头,感受到了世态炎凉,对于好友王定国的遭遇甚为关切,于是作《洗儿》一诗以示勉励。 在宋·苏轼《苏轼诗集》卷二十三中收录的《洗儿戏作》诗曰: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人们生养儿子希望都盼望聪明,我却被聪明误了我这一生成。只希望自己的儿子愚笨而且鲁钝,遍身无灾无难地娶个贵妇为卿。 从此诗联系到苏轼的其他一首关于儿童的作品《申三省起造家上梁文》:“惟有孩儿不知愁,捧其面 conjung Directory面跳跃倦不知休,问之言语不相答。 ”由于苏轼没有子嗣,便将欣赏与怜爱之情全部倾注到这个孩子身上。 更重要的是从诗中可知当时的苏轼已遭到贬谪,正大病小病伴着他,一个来自黄州的风一场,但困顿居住于沙湖道的新居。苏轼眼里的世事凄迷江风荷花伴身残败,举目无亲的困境造就了眼前的萧条园囿运动的。 至此,从苏轼很多的作品来看,贬谪经历非但没有使苏轼磨灭原有的乐观精神,相反,经济的逆境、身世的浮沉却更赋予了苏轼乐观、含蓄的思想内涵。 此时岁月的磋磨与尘世的击打,令人敬佩的正是苏轼诗工书法、论文皆擅,身影比起同时代的人来说也是更为伟岸、挺拔。 困境磨练了苏轼大胆讲述了他的心声。阴郁的黑暗他挺身而出,虽说《洗儿》这样的作品并不是主旋律,也不典雅。然而正是苏轼愁困的生活,饱满的情感,才成就了他文学上的赞32回复举报
我也是有底线的人~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热门新闻
-
由他
2003位用户围观了该问题 -
肖肖
474位用户围观了该问题 -
那一抹蓝
465位用户围观了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