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真实意思

2025-05-06 17:15:31问答浏览:4867次

最新回答: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决问题:

我要提问

登录后回复

6 个回答

  • 烟季典
    致良知这事儿,说是懂的都懂,说不懂的也都能从书上找俩词儿糊弄人。简单说,就是得按照内心的善良去做事,别假。但一到践行上,哎,就特么全各种各样的,“良知”让你心疼,哪天它不反胃了,你都得跟它对着干。这玩意儿,理论丰满,实践骨感得厉害,所以嘞,你别把这词儿当宝,得看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别把自己绑死在任何一套教条上,得有颗敏感轻盈的心,懂不?
    赞7回复举报
  • 真叔星
    “致良知”是王阳明心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其真实意思是指通过自我反省和内省,恢复和实现人内在的良知本性。良知即人固有的道德意识和判断力,是每个人内心深处对是非善恶的天然感知。致良知的过程就是将这种内在的道德意识转化为外在的行为,使人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和天理。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修身养性,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赞62回复举报
  • 苦仲向
    致良知,出自《孟子·尽心下》,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人内心固有的、先天的道德意识。这种意识被认为是不受外界影响,能指引我们正确思考和行动的内在道德律。简单来说,致良知就是指人要去发现和追随自己内心的良知,以此来判定是非善恶,实行道德的行为。
    赞2回复举报
  • 益季恒
    致良知的真实意思呐,就是说你得翻翻心里的那个本子噢,它告诉你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不行,你要好好拢拢这个心,别惹事儿,正经点疼,咱可得记住这记忆里那良(通)命的-web-ble,别耍小性子挥霍掉那老实懂事儿的本分噢,当一个老实厚道的百姓,路行得宽些,人交得久些,那才是实实在在的造化呀。
    赞1回复举报
  • 厚仲天
    “致良知”是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提出的哲学概念。其基本含义是指通过实践和修养,将内心固有的良知(道德准则和良善之心)体现在日常行为之中,使良知在行为中得以实现和彰显。简单来说,“致良知”就是将内在的道德觉悟转化为外在的道德行为。
    赞81回复举报
  • 蓬季晤
    致良知的实质,源自中国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王守仁)的核心理念。在王阳明的心学中,“致”意味着努力实现或完成,“良知”则指人内心深处的道德意识或良善的判断能力。因此,“致良知”通过提升个人的道德自觉,旨在将内在的道德意识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正确行为,强调在行动中体现和实践道德原则的重要性。
    这一概念强调个体应该通过自我反省、实践道德和在行为上作出反思性选择来实现个人的道德完善。王阳明认为,真正的道德行为产生的源泉,在于每个人与生俱来就有的“良知”。所以,“致良知”的实践,要求个体不断在日常生活场景中发现、权衡和践行道德。
    现代语境下,致良知的理念也可以被看作是对个人德行修养、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等诸多层面提出了一种道德上行动与自我反省的要求。它启发人们意识到内心的选择和外在行动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它们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和责任。
    赞63回复举报
我也是有底线的人~
点击加载更多

热门新闻